古城南郊雁塔路南端的慈恩寺內,矗立著古樸雄偉的大雁塔。它是西安現存最著名的古塔,被視為古城的象徵。西安市徽中央所繪製的便是這座氣勢恢宏的唐代著名古塔。
古城南郊雁塔路南端的慈恩寺內,矗立著古樸雄偉的大雁塔。它是西安現存最著名的古塔,被視為古城的象徵。西安市徽中央所繪製的便是這座氣勢恢宏的唐代著名古塔。
大雁塔,全稱“慈恩寺大雁塔”,始建於西元652年,樓閣式磚塔採用磨磚對縫,磚墻上顯示出棱柱,可以明顯分出墻壁開間,是中國特有的傳統建築藝術風格。
據史書記載,慈恩寺是唐高宗李治為其母文德皇后祈求陰福所造,它北面正對大明宮含元殿,附近環繞曲江池、杏圓和樂遊原,風景秀麗迷人。大雁塔是慈恩寺的第一任主持方丈玄奘法師自印度歸來,帶回大量梵文經典和佛像舍利,為了供奉和儲藏這些寶物,而親自設計並指導施工的。玄奘被尊稱為“三藏法師”,曾排除九九八十一難前往西天取經。唐高宗和唐太宗曾親自撰寫《大唐三藏聖教序碑》和《述三藏聖教序記碑》。
大雁塔是樓閣式磚塔,高64.517米,底層邊長25米,塔身呈方形角錐體,坐落在底面積42.5×48.5米,高4.2米的方形磚臺上,青磚砌成的塔身磨磚對 縫,結構嚴整,外部由仿木結構形成開間,大小由下而上按比例遞減,塔內有螺旋木梯可盤登而上。每層的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整個建築氣魄宏大,格調莊嚴古樸,造型簡潔穩重,比例協調適度,是唐代建築藝術的傑作。唐代許多著名詩人登臨大雁塔都留下傳誦至今的佳句,如杜甫的“高標跨蒼穹,烈風無時休”;章八元的“卻怪鳥飛平地上,自驚人語半空中”等。尤其是岑參的《與高適、薛 據同登慈恩寺浮圖》;“塔勢如湧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鹼道盤虛空。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四角礙自日,七層摩蒼穹。 下窺指高鳥,俯呼聞驚風;連山若波濤,奔湊似朝東。青槐夾馳道,宮觀何玲瓏;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中。五陵北原上,萬古青濛濛。凈理了可悟,騰因夙所宗;誓將挂冠去,覺道資無窮”。詩人氣勢磅薄的描寫與富於哲理的感嘆,常常在人們登塔時引起共鳴。
早在唐中宗神龍年間,雁塔題名就已形成風俗。凡新科進士及第,先要一起在曲江、杏園遊宴,然後登臨大雁塔,並題名塔 壁留念。當年27歲的白居易成為進士,寫下了“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詩句;劉滄更豪邁的題下“及第新春選勝遊,杏園初宴曲江頭;紫豪粉壁題仙籍,柳色簫聲拂玉樓”,把雁塔題名與登仙並提了,可見他們洋溢著春風得意的喜悅心情,把雁塔題名視作莫大的榮譽了。到後來大雁塔已形成“塔院小屋四壁 ,皆是卿相題名”的情景,可惜北宋神宗年間一場大火毀掉了珍貴的題壁。
到了慈恩寺,人們自然會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這裏的第一任主持方丈。玄奘,河南偃師人,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旅行家、翻譯家、佛學家,他於西元628年自長安西行,歷經艱難險阻到達印度,得到戒賢法師的精心指導,西元645年回到祖國,朝廷在慈恩寺舉行了空前盛大的歡迎儀式,出動了1500多輛軒車、200多幅刺繡佛像、500多幅以金線繡出的經幡,入寺和送行的高僧分坐500輛莊寶車,盛況空前。玄奘帶回佛經657部,先後在弘福寺、慈恩寺、玉華寺等處翻譯佛經74部,共計1335卷,在我國佛教四大譯家中譯書最多,譯文最精 。
玄奘還應唐太宗的囑託,由他口述,其弟子筆錄,將他17年旅途中經歷的110個城邑和傳聞的28個地區和國家的歷史、山川交通、民俗風情、物產氣候、政治文化、宗教信仰等,整理成《大唐西域記》12卷,給後人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這位傳奇式的人物被尊稱為“三藏法師”,他不畏艱難,排除九九八十一難前往西天取經的故事,自唐代以來以來廣為流傳。明代小說家吳承恩在此基礎上寫成了膾炙人口的中國古代四大小說之一《西遊記》。
大雁塔確是盡收佛學經典之家,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有著顯赫的地位和宏大的規模,更是您西安之行不可忽略的名勝。
文源於中華行知網
圖源於中國浮圖藝術 謝克著
,全稱“慈恩寺大雁塔”,始建於西元652年,樓閣式磚塔採用磨磚對縫,磚墻上顯示出棱柱,可以明顯分出墻壁開間,是中國特有的傳統建築藝術風格。
據史書記載,慈恩寺是唐高宗李治為其母文德皇后祈求陰福所造,它北面正對大明宮含元殿,附近環繞曲江池、杏圓和樂遊原,風景秀麗迷人。大雁塔是慈恩寺的第一任主持方丈玄奘法師自印度歸來,帶回大量梵文經典和佛像舍利,為了供奉和儲藏這些寶物,而親自設計並指導施工的。玄奘被尊稱為“三藏法師”,曾排除九九八十一難前往西天取經。唐高宗和唐太宗曾親自撰寫《大唐三藏聖教序碑》和《述三藏聖教序記碑》。
大雁塔是樓閣式磚塔,高64.517米,底層邊長25米,塔身呈方形角錐體,坐落在底面積42.5×48.5米,高4.2米的方形磚臺上,青磚砌成的塔身磨磚對 縫,結構嚴整,外部由仿木結構形成開間,大小由下而上按比例遞減,塔內有螺旋木梯可盤登而上。每層的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整個建築氣魄宏大,格調莊嚴古樸,造型簡潔穩重,比例協調適度,是唐代建築藝術的傑作。唐代許多著名詩人登臨大雁塔都留下傳誦至今的佳句,如杜甫的“高標跨蒼穹,烈風無時休”;章八元的“卻怪鳥飛平地上,自驚人語半空中”等。尤其是岑參的《與高適、薛 據同登慈恩寺浮圖》;“塔勢如湧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鹼道盤虛空。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四角礙自日,七層摩蒼穹。 下窺指高鳥,俯呼聞驚風;連山若波濤,奔湊似朝東。青槐夾馳道,宮觀何玲瓏;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中。五陵北原上,萬古青濛濛。凈理了可悟,騰因夙所宗;誓將挂冠去,覺道資無窮”。詩人氣勢磅薄的描寫與富於哲理的感嘆,常常在人們登塔時引起共鳴。
早在唐中宗神龍年間,雁塔題名就已形成風俗。凡新科進士及第,先要一起在曲江、杏園遊宴,然後登臨大雁塔,並題名塔 壁留念。當年27歲的白居易成為進士,寫下了“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詩句;劉滄更豪邁的題下“及第新春選勝遊,杏園初宴曲江頭;紫豪粉壁題仙籍,柳色簫聲拂玉樓”,把雁塔題名與登仙並提了,可見他們洋溢著春風得意的喜悅心情,把雁塔題名視作莫大的榮譽了。到後來大雁塔已形成“塔院小屋四壁 ,皆是卿相題名”的情景,可惜北宋神宗年間一場大火毀掉了珍貴的題壁。
到了慈恩寺,人們自然會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這裏的第一任主持方丈。玄奘,河南偃師人,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旅行家、翻譯家、佛學家,他於西元628年自長安西行,歷經艱難險阻到達印度,得到戒賢法師的精心指導,西元645年回到祖國,朝廷在慈恩寺舉行了空前盛大的歡迎儀式,出動了1500多輛軒車、200多幅刺繡佛像、500多幅以金線繡出的經幡,入寺和送行的高僧分坐500輛莊寶車,盛況空前。玄奘帶回佛經657部,先後在弘福寺、慈恩寺、玉華寺等處翻譯佛經74部,共計1335卷,在我國佛教四大譯家中譯書最多,譯文最精 。
玄奘還應唐太宗的囑託,由他口述,其弟子筆錄,將他17年旅途中經歷的110個城邑和傳聞的28個地區和國家的歷史、山川交通、民俗風情、物產氣候、政治文化、宗教信仰等,整理成《大唐西域記》12卷,給後人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這位傳奇式的人物被尊稱為“三藏法師”,他不畏艱難,排除九九八十一難前往西天取經的故事,自唐代以來以來廣為流傳。明代小說家吳承恩在此基礎上寫成了膾炙人口的中國古代四大小說之一《西遊記》。
大雁塔確是盡收佛學經典之家,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有著顯赫的地位和宏大的規模,更是您西安之行不可忽略的名勝。
文源於中華行知網
圖源於中國浮圖藝術 謝克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