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沿革追溯唐三彩的淵流,最早可及於寶雞茹家庄的琉璃珠、琉璃管等物,嚴格說來這兩種琉璃製品與唐三彩尚為風馬牛不相及之事,但從經驗的傳承上,它已奠下基礎。漢代以後綠釉陶器盛行,鉛釉的燒製技術已然成熟,彩釉的發展臻於新的高峰。北朝年間,更把彩釉由單色發展成變色或三色,加在黃、白釉上施綠彩,或同時將黃、綠、褐釉綜含運用,多彩釉的基礎於焉粲然大備。入唐以後,國運昌盛,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四夷競相款獻,統治階級生前過著驕奢淫逸的享樂生活,死後厚葬威風。根據舊唐書記默:「王公百官,竟為厚葬,偶人像馬,雕飾如生,徒以眩耀路人,本不因心致禮。更相扇慕,破產傾資,風俗流行,遂下兼士庶。」


為適應厚葬需要的唐三彩,就在這樣的條件下蓬勃起來,種類之多,誠然前所未有,諸如文侍武將、歌舞樂人、馬牛駱駝、瓶罐碗盤,都象徵性地陪葬入墓。根據出土資料顯示,用唐三彩厚葬的風氣以唐高宗最早,玄宗時趨盛,殆「安史之亂」後草草收場,一蹶不振。通常一種工藝的發展,從發韌、成長到成熟的過程,計算起來相當漫長,三彩釉陶亦復如此,但貨真價實的唐三彩,雖然孕育期不可謂不長,而其興衰之間竟然不及百年,唐三彩的起落委實也太快了一點。
  從洛陽和西安的墓葬遺址出土物分析,初唐的唐三彩以黃和褐色釉為大宗,間或以白、綠釉彩,蘸點在素胎的印花上,施釉草率,釉色黜暗,釉層厚實,流釉與脫釉現象普遍,顯見製作技法仍較粗劣。進入盛唐以後,三彩俑的生產取代了三彩器皿,黃、綠、白、藍、黑彩相繼出現,釉光晶亮,賦彩自然,堆貼與控塑的手法,更把裝飾內容往前推進了一大步,這是唐三彩約全盛時期。中晚唐的安史之亂,藩鎮割據,為唐三彩的發展劃上一個致命的休止符,只有南方揚州遺址仍見少量遺物。

我們今天看到的唐三彩作品,其造型規整、準確,沒有變形現象;其色彩瑩潤而斑駁,自然而華麗,究其原因,主要在於胎質選料嚴格,成型操作工藝細緻,窯溫掌握均勻而適度;同時,還在於匠師們不僅掌握了金屬氧化物的呈色原理,能在綠色、黃褐色、藍色、白色等基本色調的基礎上,成功地配製出了淺黃、赭黃、翠綠、深綠、天藍、褐紅、茄紫等色彩,而且以藝術家的筆觸,將釉料施得恰到好處,使燒成後的釉彩自然、浪漫而又富麗。為增強所塑人物形象的質感,人物頭部均不施釉,而是待燒成後再在人俑頭部塗以顏料,畫出眼、眉、嘴唇,即所謂「開相」。通過開相,一件件不同形象的三彩俑,在藝術上更為真實和生動。 

如今,唐三彩在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的許多博物館收藏中,已被視為藝術的珍寵。不僅好的唐三彩如此,即使一件好的唐三彩複製品也如此。在美國西雅圖的中國美術館,一匹洛陽出土約三彩黑馬複製品,或一匹駱駝的複製品等,就十分受人青睞,雖然定價為五千美元,仍受人爭相問津。 在眾多的唐三彩群像中,人物和動物形象部分,最受人們的矚目和偏愛。它們中的優秀者,堪稱完美的、空前的雕塑藝術品,如之它有與一般雕塑品不一樣的瑰麗色彩,看來似乎體內的血液正奔騰不已,而形形色色的人物、動物所顯示的更富有血氣和生命的力。

資料源於神遊大唐
http://www.ntut.edu.tw/~www2crs/tang/main.htm
(http://www.dajiyua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ross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