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來自中國北京世界華人藝術網的訊息


蠟染又稱蠟防染,古稱“蠟纈”。據考證,蠟染起源於我國古代,最早在秦﹑漢時期,在我國西南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就已熟練地掌握了蠟可以防染的特點,利用蜂蠟和蟲蠟作為防染的原料。在東漢時期,蠟染技術已相當成熟。到了西晉,已可染出十餘種彩色的蠟染產品。從唐代蠟染開始盛行。蠟染工藝在我國貴州少數民族地區世代相傳,而且流行很廣。

貴州民間蠟染的圖案以寫實為基礎。藝術語言質樸、天真、粗獷而有力,特別是它的造型不受自然形象細節的約束,進行了大膽的變化和誇張,這種變化和誇張出自天真的想像,含有無窮的魅力,蠟染圖案紋樣十分豐富,一般都來自生活或優美的傳說故事,具有濃郁的民族色彩。

我國古代發現的蠟染文物,有新疆出土的北朝(西元396-581年)藍色蠟纈毛織物、藍色蠟纈棉織品;還有敦煌莫高窟130窟第一層壁畫下發現的唐代廢置的大量蠟纈殘幡。這批遺存的蠟染實物中,北朝的和西涼的蠟纈織品都是深藍色地現白花,紋樣光潔清晰,古樸典雅;唐代的蠟纈絹和蠟纈紗的地子,有棕、繹、黃、赭等色,大部分是白色花紋。

蠟染的圖案結構,一般是四面均齊和上下對稱、多樣統一、滿而不亂;追求整體的裝飾效果,而不滿足於單個紋樣的細緻刻劃;由於點、線、面的配合有致,主次分明,黑白、疏密對比恰當,圖案組織富有節奏感、韻律感,使簡單的藍白色調構成了瑰麗多姿、清新明快、富有魅力的藝術效果。再加上蠟染獨特的“冰紋”,自然成趣。

蠟染的冰紋就是它讓人們為之讚美不絕的性格特徵。冰紋的形成,是蠟畫胚布在不斷的翻卷侵染中,蠟跡破裂,染液便隨著裂縫侵透在白布上,留下了人工難以摹繪的天然花紋,象冰花,象龜紋,真是妙不可喻,同樣的圖案的蠟畫布料,侵染之後,冰紋就似人的指紋一樣決不相同,這時,美,就越發顯出了它不可捉摸的深邃。

目前的蠟染,大體可以分三大類:一類是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民間藝人和農村婦女自給自繪自用的蠟染製品,這一類產品應屬於民間工藝的範疇。另一類是工廠、作坊面向市場生產的蠟染產品,這一類產品應屬於工藝美術的範疇。第三類是以藝術家為中心製作的純觀賞型的藝術品,藝術的蠟染作為現代藝術的一部份,顯示出巨大的生命力。這三大類蠟染同時並存,互相影響,呈現出一個百花齊放的局面。

傳統的蠟染正在變異,而作為藝術作品的蠟染正在興起,蓬勃發展。蠟染藝術的發展,有其特殊的規律。因為蠟染生產的絕大多數工序是手工操作,到目前為止,仍然無法用機械化,自動化來代替。事實證明,用現代大工業的生產方式來發展蠟染藝術是行不通的。蠟染工廠在生產大批量的蠟染花布上,有它的優勢。

在世界範圍內,“蠟染熱”正在興起,在泰國的畫廊裏,蠟染像油畫一樣,裝上了漂亮的外框;在臺灣蠟染像國畫一樣裝裱起來,成了高雅的禮品;在昆明的一些畫廊裏。蠟染藝術的領地正在不斷地擴大……傳統的蠟染作為服飾的裝飾,日用生活用品的裝飾,到現代苗族姑娘繪製的蠟染花紋,有著悠久的歷史,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遺產。但作為純觀賞型的藝術品——蠟染壁掛,也就是“蠟染畫”,是年輕的藝術,它從七十年代誕生,八十年代作為現代裝飾畫,走進賓館,走向畫廊,正一步一步地走進千家萬戶尋常百姓家。
(http://www.dajiyua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ross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