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趙雲回寨中,見孔明、簡雍、蔣琬已在帳中。飛下馬來參軍師。不向孔明一邊敘來,卻從張飛一邊看出,用筆(兵)之妙。孔明驚問曰:「如何得先到?」玄德具述義釋嚴顔之事。孔明賀曰:「張將軍能用謀,皆主公之洪福也。」趙雲解吳懿見玄德。玄德曰:「汝降否?」吳懿曰:「我既被捉,如何不降?」又是一個降將軍。玄德大喜,親解其縛。孔明問:「城中有幾人守城?」吳懿曰:「有劉季玉之子劉循,輔將劉璝、張任。劉璝不打緊;張任乃蜀郡人,極有膽略,不可輕敵。」但借吳懿口中寫張任,寫張任正是寫孔明。孔明曰:「先捉張任,然後取雒城。」問:「城東這座橋名爲何橋?」吳懿曰:「金雁橋。」孔明遂乘馬至橋邊,遶河看了一遍,回到寨中,喚黃忠、魏延聽令曰:「離金雁橋南五六里,兩岸都是蘆葦蒹葭,可以埋伏。金雁橋可為落鳳坡答禮。魏延引一千鎗手伏於左,單戳馬上將;黃忠引一千刀手伏於右,單砍坐下馬。殺散彼軍,張任必投山東小路而來。張翼德引一千軍,伏在那裏,就彼處擒之。」又喚趙雲伏於金雁橋北:「待我引張任過橋,你便將橋拆斷,卻勒兵於橋北,遙爲之勢,使張任不敢望北走,退投南去,卻好中計。」每處用計,只是如此如此而已,此處詳敘在前,又是一樣筆法。調遣已定,軍師自去誘敵。
卻說劉璋差卓鷹、張翼二將,前至雒城助戰。張任教張翼與劉璝守城,自與卓膺爲前後二隊,任爲前隊,膺爲後隊,出城退敵。孔明引一隊不整不齊軍,妙在不整不齊。過金雁橋來與張任對陣。孔明乘四輪車,綸巾羽扇而出,兩邊百餘騎簇擁,遙指張任曰:「曹操以百萬之衆,聞吾之名,望風而走;今汝何人,敢不投降?」天下惟沒用的人,最會說大話。不但不整不齊是誘敵,即說大話亦是誘敵。張任看見孔明軍伍不齊,在馬上冷笑曰:「人說諸葛亮用兵如神,原來有名無實!」把鎗一招,大小軍校齊殺過來。孔明棄了四輪車,上馬退走過橋。張任從背後趕來,過了金雁橋,見玄德軍在左,嚴顔軍在右,衝殺將來。張任知是計,急回軍時,橋已拆斷了。過橋拆橋,何今日孔明之多也。一笑。欲投北去,只見趙雲一軍隔岸擺開,遂不敢投北,徑往南遶河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