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法印」是什麼?
答:印就是印璽。國王的印璽可以證明檔的真實(有通行無阻的作用),藉以比喻佛教的主要教義,也以符合「法印」而證明其為真正佛法(掌握了它,便能對一切法通達無礙),所以稱為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並稱三法印,或者加上「有漏皆苦」,亦稱四法印。
21.問:請解釋一下,「有漏皆苦」的意義。
答:「漏」就是煩惱。佛教認為眾生不明白一切法緣生緣滅,無常無我的道理,而在無常的法上貪受追求,在無我的法上執著為「我」,或為「我所有」,這叫做惑,惑使人煩惱,所以又叫做煩惱。煩惱種類極多,貪(貪慾)、瞋(瞋恨)、癡(不知無常無我之理等等叫做癡)是三毒,加上慢(傲慢)、疑(猶疑)、惡見(不正確的見解,如常見、斷見等)為六根本煩惱。由於煩惱而造種種業(Kamma),業就是行為(身業)、言語(口業)、思想(意業)的活動。煩惱和業引生未來或為天人,或為人,或為地獄、鬼、畜生的身心;於是又起煩惱,又造業,又生身心,這樣的生死輪迴(Samsqra),沒有休歇。而生死輪迴是苦的。以人生而論,一般地說有八苦:生苦(嬰兒在胎出胎時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與所愛的分離)、怨憎會苦(與所怨憎的聚會)、所求不得苦、五取蘊苦(五取蘊即五蘊,取就是煩惱,人的色受想行識以煩惱為因而生,又能生煩惱,所以叫取蘊。五蘊剎那遷流變壞,為生老病死等苦所集,所以是苦)。總之,佛說世間有無量的苦,苦不是孤立的自己生起來的,也不是造物主給予的,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因緣的。上面所說因惑而造業,因業而有生死苦,就是佛教對苦的緣起解釋,全面分析起來有「十二緣起」。
- Apr 18 Wed 2012 10:00
二.佛學小辭典-64.佛教常識答問20
close
20.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