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夫比之為義,取類不常︰或喻于聲,或方于貌,或擬于心,或譬于事。宋玉《高唐》云︰“纖條悲鳴,聲似竽籟“,此比聲之類也;枚乘《菟園》云︰“焱焱紛紛,若塵埃之間白云“,此則比貌之類也;賈生《鵩賦》云︰“禍之與福,何異糾纆“,此以物比理者也;王褒《洞簫》云︰“優柔溫潤,如慈父之畜子也“,此以聲比心者也;馬融《長笛》云︰“繁縟絡繹,范蔡之說也“,此以響比辯者也;張衡《南都》云︰“起鄭舞,繭曳緒“,此以容比物者也。若斯之類,辭賦所先,日用乎比,月忘乎興,習小而棄大,所以文謝于周人也。至于揚班之倫,曹劉以下,圖狀山川,影寫云物,莫不織綜比義,以敷其華,驚聽回視,資此效績。又安仁《螢賦》云“流金在沙“,季鷹《雜詩》云“青條若總翠“,皆其義者也。故比類雖繁,以切至為貴,若刻鵠類鶩,則無所取焉。
贊曰︰詩人比興,觸物圓覽。物雖胡越,合則肝膽。
擬容取心,斷辭必敢。攢雜詠歌,如川之澹。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