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阿拉伯征服時,除阿拉伯半島外,中近東全部地區,為東方沙珊王朝的波斯帝國與西方拜占庭帝國所瓜分,伊拉克為沙珊王朝的波斯帝國所統治。敘利亞、埃及、北非成為拜占庭帝國的領土。而這些地區的人民對統治者無不懷著反感,視阿拉伯的遠征軍為解放軍,甚至表示歡迎的態度。這與阿拉伯騎兵隊的優異機動力及巧妙的作戰方法相得益彰,使征服能於短時期內獲得成功。但久居沙漠的阿拉伯入卻不慣於山地戰鬥,征服波斯高原所需時間甚久,阿拉伯的傷亡亦逐漸增加。阿拉伯之無法越過陶洛斯山脈(Taurus Mts.)實屬意料中事。目前,陶洛斯山脈南麓,仍然為阿拉伯語的最北極限。
第三代哈利發的奧斯曼,乃出身於麥加最富名望的家族-奧馬亞家族,在其就位哈利發同時,即任命奧馬亞家族的人充任帝國要職。其目的雖不在擴大家族勢力,乃意圖促進帝國內部統一,但以此為契機,發生了麥地那政治的權力鬥爭。征服帶給回教徒莫大的財富。然而實際上獲得財富的僅限於小部分的特權階級,其他階級並未獲得財富。游牧部族的下級士兵,對於奧斯曼的特權階級懷著強烈的不滿情緒。不久遂公然反叛,奧斯曼被駐紮埃及的土兵所暗段,另選出穆罕默德的侄兒-哈喜目家族的阿里為第四代哈利發。
另一方面,奧斯曼死後,奧馬亞家族的敘利亞總督穆阿威葉(Mu awiya bn Abi Sufyan)就奧斯曼被暗段的問題向阿里追究任責任,兩者的對立愈趨尖銳而無妥協的餘地,穆阿威葉運用外交手腕,懷柔各方人士,同時發揮政治實力,統治帝國大部分,阿里的形勢日益不利。在其情勢最困難的六六一年,阿里在伊拉克的庫法(Kufah)被暗段,穆阿威葉乃據有大馬士革,開創了奧馬亞王朝,至此,正統的哈利發時代遂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