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佛教宗派發展史
佛教宗派的產生:
佛教所謂【宗派】:凡教義之宣布、儀式、行事之內容等皆相同者,即同屬一宗派,如寺院、教會或其他宗教團體。所以宗派又稱為【宗門】。
佛在世時,佛教僧尼團體本來稱為【僧伽】(梵 sagha),為當時唯一之教團,但是在佛陀入滅後數百年之間隨著各地的流傳,則逐漸產生了十八至二十個部派;後來隨著大乘佛教興盛,因學說的分歧,其中又有中觀派、瑜伽派之形成。
我國佛教產生學派之初,僧人未必屬於一定之僧團。直到各種教義紛紛確立,祖師之傳承逐漸受重視,宗派之名稱,所以就隨之成為該一僧團之代表。
中國佛教宗派之產生,大約在隋唐時代,共有十三宗之說。所謂的十三宗,即:淨土、毘曇、成實、律、三論、涅槃、地論、攝論、禪、天台、華嚴、法相、密宗等。
禪宗有五家七宗之說,五家即:臨濟、溈仰、曹洞、雲門、法眼等南宗禪流派。七宗即五家中之臨濟宗又分出楊岐派、黃龍派。
在日本的佛教宗派非常眾多,如:
(一)南都六宗,即三論、法相、華嚴、俱舍、成實、律宗等;
(二)八宗,於上述之六宗再加天台、真言二宗;
(三)八家九宗,於上述八宗再加禪宗;
(四)十宗,於上述九宗再加淨土宗,
(五)十二宗,於上述十宗再加淨土真宗、日蓮宗;
(六)十三宗五十六派,
到了西元一九四○年左右,日本佛教之宗派,於十二宗中除去三論、成實、俱舍,禪宗則分出臨濟宗、曹洞宗、黃檗宗,再加上融通念佛宗、時宗。
過了一九四五年以後,日本新增之宗派更是不可勝計。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