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理念論是柏拉圖哲學體系的核心。他認為物質世界之外還有一個非物質的觀念世界。理念世界是真實的,而物質世界是不真實的,是理念世界的模糊反映。我們可以以美為例來理解柏拉圖所說的感覺世界、理念世界和人的思想認識三者的關係。柏拉圖認為:世間有許多類的事物,當你判斷它是否為美時,心中必然已有了一個美的原型,這心目中美的原型又來源理念世界中存在的那個絕對的美。任何美的事物都無法與美的原型相比,前者不過是對後者的一種模仿,美的事物有千千萬,而美的原型或理念的美卻只有一個。其他事物也是如此,如有了桌子的理念才有各式各樣的桌子,有了房子的理念才有了各式各樣的房子,有了綠色的理念才有了世間的綠色……顯然,他的理念論是客觀唯心的,根本的錯誤在於抹煞了客觀世界而把假想當成了真實。
  柏拉圖認為人的知識(理念的知識)是先天固有的,並不需要從實踐中獲得。他認為,人的靈魂是不朽的,它可以不斷投生。人在降生以前,他的靈魂在理念世界是自由而有知的。一旦轉世為人,靈魂進入了肉體,便同時失去了自由,把本來知道的東西也遺忘了。要想重新獲得知識就得回憶。因此,認識的過程就是回憶的過程,真知即是回憶,是不朽的靈魂對理念世界的回憶,這就是柏拉圖認識的公式。他還認為,這種回憶的本領並非所有的人都具備,只有少數有天賦的人即哲學家才具備。因此,他肯定地說:除非由哲學家當統治者,或者讓統治者具有哲學家的智慧和精神,否則國家是難以治理好的。這種所謂“哲學王”的思想即是他理想國的支柱。
  《理想國》涉及柏拉圖思想體系的各個方面,包括哲學、倫理、教育、文藝、政治等內容,主要是探討理想國家的問題。他認為,國家就是放大了的個人,個人就是縮小了的國家。人有三種品德:智慧、勇敢和節制。國家也應有三等人:一是有智慧之德的統治者;二是有勇敢之德的衛國者;三是有節制之德的供養者。前兩個等級擁有權力但不可擁有私產,第三等級有私產但不可有權力。他認為這三個等級就如同人體中的上中下三個部分,協調一致而無矛盾,只有各就其位,各謀其事,在上者治國有方,在下者不犯上作亂,就達到了正義,就猶如在一首完美的樂曲中達到了高度和諧。
  其實,柏拉圖心中至善的城邦,不過是空想的烏托邦。他認為:理想的國家縱然還不能真實存在,但它卻是唯一真實的國家,現存各類國家都應向它看齊,即使不能完全相同,也應爭取相似。這就是柏拉圖對他的理想國家所持的態度。柏拉圖在文藝、美學等方面,也有成套的理論主張。他的“對話”妙趣橫生、想像豐富,依此他完全有資格被列入古代文學大師之列。然而,他卻起勁地貶低和非難文學家及詩人,他認為,一切文藝家的作品,歸根結底是模仿別人的仿製品。
  柏拉圖死後,他所創業的學園由門徒主持,代代相傳,繼續存在了數世紀之久。但學園派對後世影響最大的,仍是伯拉圖這位開山鼻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rossworld 的頭像
    crossworld

    穿越神佛世界濟世網 - 社團法人中華九天玄女文化推廣協會

    cross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