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當我立意要寫下一段托爾斯泰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字時,我倍感不能勝任的心虛,我的雙手無力承受兩顆偉大心靈的重量,所以我猶豫了、顫抖了。我在閱讀羅曼•羅蘭所寫的《托爾斯泰傳》時,能發現他是那麼深入托爾斯泰的思想深處,準確把握著托爾斯泰的心路曆程,我由衷地欽佩。我沒有這種資格來寫此二人的文字,但我終於又寫了,這是緣於我對他們的愛,對他們廣博心靈的愛,對他們深邃思想的愛,對他們天才的愛……,所以我又硬著頭皮寫下去,但我將永久地保留修改的權利。

一、失之交臂的遺憾

讓我們回到一百多年前的俄羅斯,寒冷的一個冬天,一個五十多歲、鬍子已開始發白的人,正伏案與一封信,寫著寫著,不知不覺又淚流滿面,他心情非常的激動,他要把內心的遺憾傾訴予友人,他寫道:“我多麼希望傾訴自己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感想!我從未同他見過面,也從未同他有過任何直接聯繫,突然他與世長辭,我這才恍然大悟,他是我最親近、最珍貴、最需要的人。……我一直把他當作自己的朋友,一直以為我們會見面的,暫時雖尚未見面,終有握手言歡之日。現在噩耗傳來,他溘然長逝了!一根支撐我的柱石坍塌了。我如雷轟頂,不知所措,但隨即清楚地認識到他對我十分珍貴,不禁潸然淚下,現在也還在落淚。他去世前幾天,我讀了《被侮辱與被損害的》,深為感動。”

這是偉大作家托爾斯泰寫給密友斯特拉霍夫的一封信,時間是一八八一年的二月六日,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一月二十八溘然長逝,兩顆偉大的心,永遠失去了交流的機會。我們不知道這兩顆最睿智的心一旦碰撞,是否會創造出更大的奇跡。雖然十九世紀的俄羅斯天空群星燦爛,但他們卻感到孤獨,因為他們不合時宜的觀念,只有在一條獨特的道路上孑然獨行。他們彼此不認識,但卻感到孤獨中的一絲暖意,彼此感覺到在遠方有一個知音。的確,他們兩人是那個時代的知音,也是超越了那個時代的巨匠,雖然從未曾相見,卻早就神交已久,在他們的文論、書信、談話中,無不表示出對對方的崇敬之情,而且是那麼的懇切、那麼的真誠。無論在思想上,還是在文藝創造上,兩人的心靈是那麼的貼近。

陀思妥耶夫斯基十分推崇托爾斯泰,他稱托爾斯泰是他最喜歡的作家,在談到《安娜•卡列尼娜》時,他說:“《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白璧無瑕的藝術珍品。……歐洲文壇上任何一部類似的作品都無法與之相媲美。”在書信中,陀思妥耶夫斯基高度評價托爾斯泰:“一個文藝家,除了詩意以外,應該十分確切地了解所描繪的現實,依我看,我們只有一位作家精於此道——列夫•托爾斯泰伯爵。”晚年出版的《作家日記》中這樣評價托爾斯泰:“托爾斯泰是空前絕後的藝術大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rossworld 的頭像
    crossworld

    穿越神佛世界濟世網 - 社團法人中華九天玄女文化推廣協會

    cross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