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樂章是宏偉的奏鳴曲式。重板的引子充滿古希臘式的悲劇氣氛,雄辯的語調具有巨人的氣概,絕無兒女情長似的纏綿悱惻,對命運的激憤之情和身處絕境卻剛毅不屈的氣度使聽者熱血沸騰。在這悲愴中,在生命的最深處貝多芬積聚著的力量,終於在呈示部的主題中以一瀉千里的非凡氣勢爆發了出來。音與音之間是急速的推進,不讓人有喘息的餘地。副題保持了主題的推動力,一浪接一浪地沒有間歇,它們在尋求,在追索……第一樂章使我們時時感到命運的脅迫,以及英雄對命運的抗爭:時而率直強烈,時而迂回堅韌,就像群山中的松濤,大海上的波浪,一刻不停地鳴響在天地之間。
第二樂章溫馨而虔敬,如同抒情的無詞歌。貝多芬對生命、對人類的愛就像阿波羅的陽光一樣,明澈地閃耀在每一個音符上。這首回旋曲有兩個插部,它們都帶著憂鬱和不安從小調開始,經過發展,結束在大調上,然後再進行到寧靜柔和的主題中。這個樂章的調性安排揭示出貝多芬的思想:生活中的陰霾是暫時的,而希望和愛的陽光是永恆的,它終會溫暖人心,照亮人心。
第三樂章是回旋奏鳴曲式,主部主題洋溢著青春的明快和不可抑制的生命活力,而在歡笑的背後,是微微的不安和騷動。大調的副部主題雖然明朗,卻也以急速的運動暗示著心態的不穩定。插部以一種宣言式的堅定語調表達了真正堅強穩定的意志。這個樂章的好幾個段落都有貝多芬慣用的“簽名式”結尾,讓人領略到作曲家的自信和瀟洒。
貝多芬的“悲愴”奏鳴曲可以說是完美的音樂典範,我經常從中汲取創造的靈感和生活的熱情。單就他對調性的應用,就常常使人嘆為觀止:我從中認識到貝多芬筆下的調性本身就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和表現意義。第一樂章c小調的英雄性,C大調的明亮,降e小調的韌性,降E大調的希望;第二樂章降A大調的從容溫馨、f小調的淒惻、降E大調的堅定、降a小調的動盪緊張;第三樂章c小調於明快中透出的英雄氣概、副部降E大調的明朗、插部降D大調的寬廣……這一切都是這部奏鳴曲總體構思的有機組成體,主色調是c小調和降E大調,這是貝多芬在表現他的“英雄”本色時最喜歡用的(我們可以參照他的“英雄”交響曲的降E大調和“命運”交響曲的c小調)。
我終於領悟到了標題“悲愴”二字的含義──它是日記式的生活狀態的反映,而貝多芬在他的音樂聲中告訴我們,他已超越了現實,擺脫了塵世的困苦,在精神上他是勝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