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級的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早期神鑾所至的的規矩蕩然無存,媽祖是神聖不可侵犯,神鑾一到信徒主動虔誠跪迎,那像目前搶轎、且毆鬧接駕,說來是大不敬之舉,讓老輩人士感到時下的敬神,部份祗是一種湊熱鬧之舉,尤其9天8夜宗教之旅目標是什麼?很少人去探討。
據老輩人士感嘆的表示,早期大甲媽祖的進香活動,認為媽祖之神聖不可侵犯,神輿誰敢去摸,這是大不敬之舉,且經過時那個民眾敢不下跪迎送,隊伍帶頭者會持1支綁有白鶴的旗,不分所信何教未跪!皆會受到鶴旗猛擊,這樣的提醒是多麼有威嚴,如同早期巡按經過,必須「肅靜」迎接一般,而今大甲媽祖的遶境被商業化,他的神鑾任誰都可摸,甚至於搶,導致毆鬧成傷,執事者也應負起提醒信眾什麼是敬神之責。
而大甲媽祖一年一度的進香已具百年以上歷史,這項活動的目的是什麼,說清楚也就是北港朝天宮與大甲鎮瀾宮25年前反目並停止進香之事情根底,「人爭一口氣、神爭一柱香」。北港朝天宮供奉有聖父母神主牌,鎮瀾宮因無法到大陸湄洲祖廟進香,始到朝天宮進香、謁祖、再閤爐後回鑾,就些儀式明顯是矮了一輩。
鎮瀾宮為爭平輩,冒險到湄洲迎回大陸媽及聖父母,並斷北港進香延續,改到新港奉天宮遶境,一些古流傳的刈火、謁祖等儀式活動主題,全數刪用,進香的神秘特色喪失,而開放式的祝壽大典,已沒有當初「祭祖」神秘感,令熟知這些迎神特色的老輩人士深感可惜,可是在眾人可參觀下,比往昔熱鬧了多倍。
老輩人士回憶25年前,大甲媽到北港朝天宮進香,刈火儀式神秘非常,數萬名信徒於謁祖大典之前,執事人員非常嚴格的清場,不是大甲的信眾,不得留在現場觀看,甚至朝天宮的四週房屋大門窗都不能有人窺視,否則就會被白鶴旗攻擊。而且到了深夜大甲媽祖舉辦割火儀式(目前叫回鑾儀式),更是隆重,不但大甲媽祖信徒全團團圍住朝天宮,廟裡的主持和尚亦在場等持燒幾個小時的兩爐火種火勢合在一起(又叫閤爐),從頭至尾祗有鎮瀾宮執事人員及大甲鎮重要人士才有資格在場參拜,儀式一點也不馬虎。
迄今大甲媽祖古傳科儀之神秘感已失,在閤爐中,沒有叫婆阿(媽祖)回家哦!也沒有聽到婆阿留下哦!亦沒有挑香擔,大家又可去摸神輿。令老輩人士說,媽祖的威嚴何在!「吃水果、拜樹頭」古人的傳承有改變或不用,後人應該予以追縱,讓後人緬懷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