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曬傷好痛 表皮細胞受體搞的鬼

作者: 李昀澔 | 台灣醒報 – 2013年8月14日 上午9:03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炎炎夏日容易曬傷,是因為表皮細胞受體受到刺激。皮膚過度曝曬於烈日之下,表皮細胞上的「瞬時電位辣椒素受體亞型四號」,簡稱TRPV4,受到刺激引發曬傷的症狀及灼痛感。


由杜克大學、洛克菲勒大學、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及霍華德休斯研究所共同參與的一項研究指出,曬傷的症狀及灼痛感,是由分布於皮膚表皮層,尤其是角質細胞上,一個叫TRPV4的受體所造成。


紫外線當中,波長介於280至315奈米的中波紫外線,是引起皮膚紅、腫、熱、痛、脫皮甚至起水泡的主因。當中波紫外線刺激表皮細胞上分布的TRPV4,會改變表皮細胞的狀態,也就是引發曬傷的症狀;同時紫外線的刺激,會傳遞到支配表皮感覺的神經細胞上,引起灼痛的感覺。


研究團隊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的文章指出,角質細胞上缺乏TRPV4的小鼠,以中波紫外線照射後腳掌,會有輕微受傷的情形,但正常小鼠的後腳掌會有明顯的損傷,且難以忍耐長時間照射;也就是缺乏TRPV4的小鼠,對熱傷害及物理性傷害的敏感度下降了。


研究人員把TRPV4的抑制劑,溶解於皮膚消毒藥劑當中,塗抹在正常小鼠的後腳掌,再以中波紫外線照射,發現曬傷程度降低,對疼痛的敏感性也降低,研究人員認為TRPV4抑制劑,有效保護了小鼠的後腳掌。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皮膚醫學及外科教授,馬丁史丹霍夫博士表示,TRPV4很可能與某些慢性日曬損傷相關,例如皮膚癌,或是紫外線造成皮膚的光老化現象(photoaging)等。史丹霍夫博士說,「TRPV4的抑制劑,將可能作為抵抗烈日的祕密武器,應用在防曬乳的成分,或治療某些慢性日曬損傷。」


杜克大學醫學院神經學暨神經生物學教授,李德克博士則認為,對這項研究應該更謹慎看待。李德克博士說,「我們還不知道抑制TRPV4,是否會牽涉到其他皮膚生理機制?未來一旦搞清楚了,我們就要設法,讓TRPV4的抑制劑,更適合應用在局部醫療使用。我已經開始想像,TRPV4的抑制劑,跟一些傳統抗紫外線的物質,混合在一起製作防曬乳的畫面了。」


研究人員所使用的TRPV4抑制劑,為荷商葛蘭素史克藥廠所合成,代號GSK205的化合物,其結構類似的衍生物,已經應用在抗生素、殺蟲劑、殺菌藥物及抗黴菌藥物的成分當中,若經過適當的調配,未來將可能添加於防曬產品當中。


圖說:曬傷的症狀及灼痛感,是由分布於表皮細胞的受體所造成。(Photo by Kelly Sue DeConnick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rossworld 的頭像
    crossworld

    穿越神佛世界濟世網 - 社團法人中華九天玄女文化推廣協會

    cross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