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一生,學問好,名氣大,官位亦很高,留名後世,沒有人能夠和他比
的,而他常想從政治舞臺上退出來,悠遊林下,不像蘇東坡,曾經吃了很多苦
- Aug 27 Sat 2011 16:40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白居易的人生哲學
- Aug 27 Sat 2011 16:37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通俗詩人--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年),字樂天,原籍太原。出身于小官僚家庭,是唐代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晚年定居洛陽,常到龍門香山寺遊玩吟詩。他和香山僧伽滿結香火竈,“棲心釋梵,浪跡老莊”,自稱“半移生計在香山”,故自號“香山居士”。
- Aug 27 Sat 2011 16:35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盛唐詩人王昌齡
王昌齡,字少伯。唐江寧(今南京)人,生年不詳,約卒於天寶末年,玄宗開元十五年,舉進士,後貶龍標尉,人稱「王龍標」。天寶末年,因時局動盪歸鄉 ,得罪刺史閭丘曉,為所殺。著作:昌齡詩集。王昌齡所為詩,音韻高亢而氣勢風華,擅長七絕,其《出塞》一首「秦時明月漢時關」,明李攀龍曾推為唐詩壓卷之作,時謂「王江寧」有「詩家天子王江寧」之稱,尤以邊塞、宮怨、閨怨、送別之作為佳,他與詩人王之渙、高適、岑參、王維、李白互有交往,存詩一百八十餘首。
- Aug 27 Sat 2011 16:33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邊塞詩人--王之渙
王之渙是盛唐時期的詩人,擅長描寫邊塞風光,他的出生和死亡日期都不詳,根據後人的考證,大約是唐武后到玄宗(西元688~742年)。他從小就很講究義氣,喜歡幫助弱小,時常和豪俠子弟交往,一邊飲酒一邊談論劍術,青史上記載的許多俠客,都是他模仿的對象。也因為太入迷了,整天和權貴子弟縱酒談樂,不務正業。這樣的生活持續一段時日,直到中年,一事無成,才悔悟先前的頹廢無知,從此立志向學,專心於文章寫作。他有兩個文章寫得很出色的哥哥,王之咸、王之賁,在他們的指導下,王之渙不久就掌握了讀書的方法,作起文章也不輸兩位兄長,令人刮目看。
- Aug 27 Sat 2011 16:31
18.中外歷史與傳奇-[一]中國-盛唐詩人王維
王維字摩詰(701-761)盛唐詩人,太原祈人。父早死,母虔誠奉佛,這對他平生好佛,守齋吃素的生活信仰影響甚大。他年輕時即通曉音律,喜愛詩畫。二十一歲進士及第。曾任太樂丞、尚書右丞等職位。安史亂起,他被俘虜及被逼在安祿山部下任職。叛亂平息後,幸得肅諒解得免於罪。晚年在長安購得別墅,從此過著尋幽探勝,焚香禮佛、彈琴賦詩的閒適生活。
- Aug 27 Sat 2011 16:27
7000-文殊師利菩薩神像-110
- Aug 27 Sat 2011 16:24
7000-文殊師利菩薩神像-109
- Aug 27 Sat 2011 16:22
7000-文殊師利菩薩神像-108
- Aug 27 Sat 2011 16:18
7000-文殊師利菩薩神像-107
- Aug 27 Sat 2011 16:13
7000-文殊師利菩薩神像-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