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an 12 Thu 2012 21:24
20.三國演義-第五十回 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3
- Jan 12 Thu 2012 21:23
20.三國演義-第五十回 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2
- Jan 12 Thu 2012 21:21
20.三國演義-第五十回 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1
第五十回 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云長義釋曹操
- Jan 12 Thu 2012 21:19
20.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 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7
來船漸近。程昱觀望良久,謂操曰:“來船必詐。且休教近寨。”操曰:“何以知之!”程昱曰:“糧在船中,船必穩重﹔今觀來船,輕而且浮。更兼今夜東南風甚緊,倘有詐謀,何以當之?”操省悟,便問:“誰去止之?”文聘曰:“某在水上頗熟,愿請一往。”言畢,跳下小船,用手一指,十數只巡船,隨文聘船出。聘立于船頭,大叫:“丞相鈞旨:南船且休近寨,就江心拋住。”眾軍齊喝:“快下了篷!”言未絕,弓弦響處,文聘被箭射中左臂,倒在船中。船上大亂,各自奔回。南船距操寨止隔二里水面。黃蓋用刀一招,前船一齊發火。火趁風威,風助火勢,船如箭發,煙焰漲天。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只一時盡著﹔又被鐵環鎖住,無處逃避。隔江炮響,四下火船齊到,但見三江面上,火逐風飛,一派通紅,漫天徹地。
- Jan 12 Thu 2012 21:17
20.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 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6
孔明笑曰:“豈不聞兵法虛虛實實之論?操雖能用兵,只此可以瞞過他也。他見煙起,將謂虛張聲勢,必然投這條路來。將軍休得容情。”云長領了將令,引關平、周倉并五百校刀手,投華容道埋伏去了。玄德曰:“吾弟義氣深重,若曹操果然投華容道去時,只恐端的放了。”孔明曰:“亮夜觀乾象,操賊未合身亡。留這人情,教云長做了,亦是美事。”玄德曰:“先生神算,世所罕及!”孔明遂與玄德往樊口,看周瑜用兵,留孫乾、簡雍守城。卻說曹操在大寨中,與眾將商議,只等黃蓋消息。當日東南風起甚緊。程昱入告曹操曰:“今日東南風起,宜預提防。”操笑曰:“冬至一陽生,來復之時,安得無東南風?何足為怪!”軍士忽報江東一只小船來到,說有黃蓋密書。操急喚入。其人呈上書。書中訴說:“周瑜關防得緊,因此無計脫身。今有鄱陽湖新運到糧,周瑜差蓋巡哨,已有方便。好歹殺江東名將,獻首來降。只在今晚二更,船上插青龍牙旗者,即糧船也。”操大喜,遂與眾將來水寨中大船上,觀望黃蓋船到。
- Jan 12 Thu 2012 21:15
20.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 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5
孔明便與玄德、劉琦升帳坐定,謂趙云曰:“子龍可帶三千軍馬,渡江徑取烏林小路,揀樹木蘆葦密處埋伏。今夜四更已后,曹操必然從那條路奔走。等他軍馬過,就半中間放起火來。雖然不殺他盡絕,也殺一半。”云曰:“烏林有兩條路:一條通南郡,一條取荊州。不知向那條路來?”孔明曰:“南郡勢迫,曹操不敢往﹔必來荊州,然后大軍投許昌而去。”云領計去了。又喚張飛曰:“翼德可領三千兵渡江,截斷彝陵這條路,去葫蘆谷口埋伏。曹操不敢走南彝陵,必望北彝陵去。來日雨過,必然來埋鍋造飯。只看煙起,便就山邊放起火來。雖然不捉得曹操,翼德這場功料也不小。”飛領計去了。又喚糜竺、糜芳、劉封三人各駕船只,繞江剿擒敗軍,奪取器械。三人領計去了。孔明起身,謂公子劉琦曰:“武昌一望之地。最為緊要。公子便請回,率領所部之兵,陳于岸口。操一敗必有逃來者,就而擒之,卻不可輕離城郭。”劉琦便辭玄德、孔明去了。孔明謂玄德曰:“主公可于樊口屯兵,憑高而望,坐看今夜周郎成大功也。”
- Jan 12 Thu 2012 21:13
20.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 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4
瑜從其言,喚集諸將聽令。先教甘寧:“帶了蔡中并降卒沿南岸而走,只打北軍旗號,直取烏林地面,正當曹操屯糧之所,深入軍中,舉火為號。只留下蔡和一人在帳下,我有用處。”第二喚太史慈分付:“你可領三千兵,直奔黃州地界,斷曹操合淝接應之兵,就逼曹兵,放火為號﹔只看紅旗,便是吳侯接應兵到。”這兩隊兵最遠,先發。第三喚呂蒙領三千兵去烏林接應甘寧,焚燒曹操寨柵,第四喚凌統領三千兵,直截彝陵界首,只看烏林火起,以兵應之。第五喚董襲領三千兵,直取漢陽,從漢川殺奔曹操案中。看白旗接應。第六喚潘璋領三千兵,盡打白旗,往漢陽接應董襲。六隊船只各自分路去了。卻令黃蓋安排火船,使小卒馳書約曹操,今夜來降。一面撥戰船四只,隨于黃蓋船后接應。第一隊領兵軍官韓當,第二隊領兵軍官周泰,第三隊領兵軍官蔣欽,第四隊領兵軍官陳武:四隊各引戰船三百只,前面各擺列火船二十只。周瑜自與程普在大艨艟上督戰,徐盛、丁奉為左右護衛,只留魯肅共闞澤及眾謀士守寨。程普見周瑜調軍有法,甚相敬服。卻說孫權差使命持兵符至,說已差陸遜為先鋒,直抵蘄、黃地面進兵,吳侯自為后應。瑜又差人西山放火炮,南屏山舉號旗。各各准備停當,只等黃昏舉動。
- Jan 12 Thu 2012 21:11
20.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 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3
是日,看看近夜,天色清明,微風不動。瑜謂魯肅曰:“孔明之言謬矣。隆冬之時,怎得東南風乎?”肅曰:“吾料孔明必不謬談。”將近三更時分,忽聽風聲響,旗幡轉動。瑜出帳看時,旗腳竟飄西北。霎時間東南風大起,瑜駭然曰:“此人有奪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測之朮!若留此人,乃東吳禍根也。及早殺卻,免生他日之憂。”急喚帳前護軍校尉丁奉、徐盛二將:“各帶一百人。徐盛從江內去,丁奉從旱路去,都到南屏山七星壇前,休問長短,拿住諸葛亮便行斬首,將首級來請功。”二將領命。徐盛下船,一百刀斧手蕩開棹槳﹔丁奉上馬,一百弓弩手各跨征駒:往南屏山來。于路正迎著東南風起。后人有詩曰:“七星壇上臥龍登,一夜東風江水騰。不是孔明施妙計,周郎安得逞才能?”
- Jan 12 Thu 2012 21:09
20.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 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2
孔明辭別出帳,與魯肅上馬,來南屏山相度地勢,令軍士取東南方赤土筑壇。方圓二十四丈,每一層高三尺,共是九尺。下一層插二十八宿旗:東方七面青旗,按角、亢、氏、房、心、尾、箕,布蒼龍之形﹔北方七面皂旗,按斗、牛、女、虛、危、室、壁,作玄武之勢﹔西方七面白旗,按奎、婁、胃、昴、畢、觜、參,踞白虎之威﹔南方七面紅旗,按井、鬼、柳、星、張、翼、軫,成朱雀之狀。第二層周圍黃旗六十四面,按六十四卦,分八位而立。上一層用四人,各人戴束發冠,穿皂羅袍,鳳衣博帶,朱履方裾。前左立一人,手執長竿,竿尖上用雞羽為葆。以招風信﹔前右立一人,手執長竿,竿上系七星號帶,以表風色﹔后左立一人,捧寶劍﹔后右立一人,捧香爐。壇下二十四人,各持旌旗、寶蓋、大戟、長戈、黃鉞、白旄、朱幡、皂纛,環繞四面。
- Jan 12 Thu 2012 21:07
20.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 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1
第四十九回 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