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之體象後來享之,列為五帝之中方君,以配天。黃帝土德,中央之位,以主四方,以鎮星配為子,名樞紐之神,為佐配享於黃帝。帝之子少昊,名摯,字青陽,號金天氏,居帝位八十一年帝 王世紀工石八十四年,劉恕作外紀,無少昊, 都曲阜 今兗州。 子孫相承共四百年。黃帝之孫顓項,號高陽氏,母蜀山氏所生,有聖德,居帝位七十八年 世紀云八十四年,外紀一同,壽九十八歲, 都商丘濮陽 今濮州,顓頊以來,以所興之地為名。 帝譽高辛氏,黃帝之曾孫也 黃帝子玄囂生嬌極,嬌極生高辛也。 帝譽生而神靈,自言其名,居帝位七十年 外紀云七十五年, 都偃師 今亳州河南; 壽一百五歲 外紀云壽一百歲。 帝堯陶唐氏,黃帝之玄孫,帝譽之子也,姓伊祈,字放勛。興於定陶,以唐侯為帝 齊陰定陶,又云定州陶縣, 都平陽 今冀州, 在位七十年,壽一百一十八歲 考之尚書,當是七十三年在位。一云堯十歲即帝位,在位七十載。將遜,試舜三載,傳位與舜。又二十八載,乃姐落,當是一百一十七歲。外紀:在位九十八年;壽一百九十八歲。 帝舜有虞氏,黃帝九代孫,姓申屠 一云姓姚, 攝一帝位三十年,正居位五十年,壽一百一十二歲 《外紀》:在位五十年,壽一百一十歲。《史記》云舜年六十二代堯,踐帝位三十九年,壽正一百歲。
- Apr 28 Thu 2011 08:53
18.《正統道藏》洞真部記傳類~歷世真仙體道通鑑~軒轅黃帝24
- Apr 28 Thu 2011 08:50
18.《正統道藏》洞真部記傳類~歷世真仙體道通鑑~軒轅黃帝23
後三千六百歲,堯理天下。洪水既甚,人民墊溺,禹念之,乃化生於石紐山。曰:女狄暮汲水,得石子如珠,愛而吞之有娠,十四月而生子。及長,能知泉源,乃賜號禹,後人稱日神禹是也 今石泉軍石紐。 金簡玉字,黃帝之遺誠也。帝又以所佩靈寶五符真文,書金簡一通,藏於宛委之山。帝嘗以金鑄器,皆有銘題上古之字,以記年月。或有祠也,時有薰風至,神人集,成厭代之志。即留冠劍珮烏於鼎湖極峻處崑崙之上,立館其下,崑崙山之軒轅臺也。時馬師皇善醫馬,有神通之妙思。有龍下於庭,伏地張口,師皇視之曰:此龍病求我醫也。師皇乃引緘於龍口上下,以牛乳煎甘草灌之,龍病愈,師皇乘此龍仙去。黃帝聞之,自擇日卜還宅昇仙之日,得戊午。果有龍來,垂胡髯下迎,黃帝乃乘龍與友人無為子及臣僚等從上者七十二人,小臣不得上者,將龍髯拔陰及帝之弓。小臣抱其弓與龍髯而號泣,弓因曰烏號,鑄鼎之地後日鼎湖。其後有臣左徹,削木為黃帝像,率諸侯朝奉之。臣僚追慕罔極,或取几杖立廟而祭,或取衣冠真墓而守,是以有喬山之-塚,黃帝曾遊處皆有祠。五百年後,喬山墓崩,惟劍與赤烏在焉,一旦亦失。黃帝居代總一百二十年 云云, 在位一百五年。自上仙後,昇天為太一君,其神為軒轅之宿在南宮。
- Apr 28 Thu 2011 08:49
18.《正統道藏》洞真部記傳類~歷世真仙體道通鑑~軒轅黃帝22
訖,束過廬山,祠使者以次青城丈人。廬山使者秩比御史,主總仙官之道,是五嶽監司也。又封港山君為九天司命,主生死之錄。黃帝以四嶽皆有佐命之山,而南嶽孤特無輔,乃章詞三天太上道君,命霍山為儲君,命潛山為衡嶽之副以成之。時參政事,以輔佐之。帝乃造山,躬寫形象,以為《五嶽真形圖》。黃帝往煉石於縉雲堂,於地煉丹。時有非紅非紫之雲見,是曰縉雲,因名縉雲山。帝藏《兵法勝負之圖》《六甲陰陽之書》於苗山。黃帝合符瑞於釜山,得不死之道。奉事太一元君,受要記修道養生之 · 法於玄女,素女受還精補腦之衛。玄女授帝如意神方,即藏之崆峒山。帝精推步之術于山稽力牧,著體用之訣於岐伯雷公,講古候於風后先生。黃帝得玄女授《陰符經》義,能內合天機,外合人事。帝所理天下,南及交肚,北至幽陵,西至流沙,束及蟠木。帝欲棄天下,曰:吾聞在宥天下,不聞理天下。我勞天下久矣,將息駕於玄圃'以返吾真矣。黃帝修輿封禪禮畢,釆首山之銅,鑄九鼎於荊山之下,以象太一。於州是鼎,神質文精也。孫壽三百六十歲,入九疑山仙去。
- Apr 28 Thu 2011 08:48
18.《正統道藏》洞真部記傳類~歷世真仙體道通鑑~軒轅黃帝21
適中岱,見黃子中,受九茄子方 一云至空同之山,見中黃真人。一云其方原州有空同之山。應邵云隴右,非也。 登崆峒山,見廣成子問至道 莊子作空同山,司馬彪注云:空同,當斗下之山也。一云在梁國虞城東三十里是也。一云天下空同山三,汝時空同山乃黃帝問道處。一云隴右空同山,正黃帝問道之所,今山上有問道宮,山下有軒轅觀存焉。覺黃帝見廣成子問至道,亦非止一處,後皆名空同,今併存之 廣成子不答。帝退,捐天下,築特室,藉白茅,問居三月方往。再問修身之道,廣成子乃授以《自然經》一卷。黃帝捨帝王之尊,託豭豚之文,登雞山,陸王屋山,開石函,發玉岌,得《九鼎神丹注訣》。南至江,登熊湘山 熊山在召陵長沙也,湘山在長沙益陽縣, 往天台山,受金液神丹。東到青丘山,見紫府先生,受《三皇內文》大字 《抱朴子》云有二十卷, 以劾召萬神。南真五芝玄澗,登園瓏,蔭建木觀,百靈所登降,釆若乾之芝一云花,飲丹巒之水。南至青城山,禮謁中黃丈人。乃問登雲臺山,見育先生,受《龍嬌經》。問真一之道於中黃丈人,丈人曰:子既君海內,復欲求長生不死,不亦貪乎。頻相反復,而復授道,帝拜謝。
- Apr 28 Thu 2011 08:47
18.《正統道藏》洞真部記傳類~歷世真仙體道通鑑~軒轅黃帝20
有務光子者,身長八尺七寸,神仙者也 至夏時無凜,養性鼓琴,有道壽永者。 有赤將子輿,不食五穀,啗百草而長年 堯時為木工,能隨風上下即已二千歲矣。 有容成公,善補導之衛,守生養氣,谷神不死,能使白髮復黑,齒落復生。黃帝慕其道,乃造五城十二樓,以候神人。即訪道遊華山、首山,東之泰山。時致怪物,而與神仙通接。訪神人於蓬萊,回乃接萬靈於明庭、京兆、仲山、甘泉、寒門、谷口 在長安北甘泉雲陽。 黃帝於是祭天圓丘,將求至道。即師事九元子,以地皇元年正月上寅日,齋於首山 在河中東蒲圾縣。 復周遊以訪真道,令方明為御,昌寓膠乘,張若、謬廖導焉 謬音習,廖舒氏切,一作朋, 昆閤滑稽從車。而至襄城之野,七聖俱迷。見牧馬童子,黃帝問曰:為天下若何?童子曰:理天下何異牧馬,去其害馬而已。黃帝稱天師而退。至于園丘,其國有不死樹,食其子與葉,人皆不死。有丹巒之泉,飲之而壽。有巨蛇害人,黃帝以雄黃卻逐之,其蛇留一時而反 《外國記》云:留九年也。 帝令三子習服之,皆壽三百歲。比到洪堤,上具茨山在於陽翟,見大院君 密縣大陳神也, 又見黃蓋童子,受神芝圖七十二卷。
- Apr 28 Thu 2011 08:46
18.《正統道藏》洞真部記傳類~歷世真仙體道通鑑~軒轅黃帝19
史又云十二姓,德、專不記錄,示不可也。姬、祁、滕、任、僖、詁,皆有德有名者也。所云黃帝姓公孫,雖古史相傳,理終不通。且黃帝生熊長於姬水,祇合以姬為姓氏。周武王稱黃帝十九代孫姬姓之後,即黃帝姬姓,非也。且周真五等諸侯,以公侯伯子男,諸侯子孫多稱公孫,言公之子孫也,故連公子為姓者,且更有八十五氏,皆非黃帝時人。 黃帝九子,各封一國 潘安仁詩言之,未知其原。 元妃嫘祖生二子,玄囂、昌意,並不居帝位。玄囂得道,為北方水神,昌意居弱水,弟少昊,黃帝之小子也,帝妃女節所生,號金天氏,後即帝位。黃帝之女溺於東海,化為烏,名精衛,常銜西山木石以煙東海。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顓頊,居帝位,號高陽氏,黃帝之嫡孫也。黃公託拔,昌意之少子也,封北土 以黃帝土德,化俗以土為拓,以君為拔,乃以拓拔姓。 禺強,黃帝之胤,不居帝位,亦得道,居北方為水神。少昊有子七人。顓頊時以其一子有德業,賜姓曼氏,餘不聞。黃帝以天下既理,物用具備,乃尋真訪隱,問道求仙,冀獲長生久視,所謂先理代而後登仙者也。時有育子為陶正,有神人過,教火法,出五色煙,能隨之上下,道成仙去,往流沙之所食飛魚,暫死二百歲更生,作沙頭頌曰:青葉灼爍千載舒,萬齡暫死餌飛魚。
- Apr 28 Thu 2011 08:45
18.《正統道藏》洞真部記傳類~歷世真仙體道通鑑~軒轅黃帝18
帝巡狩,東至海,登桓山,於海濱得白擇神獸,能言,達於萬物之情。因問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氣為物,遊魂為變者,凡萬一千五百二十種,白擇言之,帝令以圖寫之以示天下。帝乃作辟邪之文以祝之。帝周遊行,時元妃嫘祖死於道,帝祭之以為祖神。令次妃模母監護於道,以時祭之,因以模母為方相氏 嚮其方也,以護喪,亦曰防喪氏。今人將行設酒食先祭道,謂之祖餞。祖,送也。顏師古注《漢書》曰:黃帝子為道神。乖妄也。崔皇四人《月令》復曰黃帝之子,亦妄也。皆不得審詳,祖,嫘祖之義也。 黃帝以天下大定,符瑞並臻,乃登封泰山,禪于亭亭山 太山下小山也。 又禪于几几山,勒功於喬嶽,作下時祭炎帝,以觀天文,察地理,架宮室,制衣服,候氣律,造百工之藝。累功積德,故天授輿服斧鐵,華蓋羽儀,天神之兵。黃帝著軒輿之銘,帝以事周畢,即推律以定姓 孔子、京房皆行此事, 紀鍾甄聲。帝之四妃 嫘祖、摸母、費修、女節是也, 生二十五子,得姓者十二人 一云十三人: 姬、酉、祈、己、滕、箴、任、苟、僖、詁、旋、依 《史記》云六十一姓,惟釐一姓不同。所云黃帝姓公孫者,十八代合一千五百年,其十二姓十三代合一千七十二年。
- Apr 28 Thu 2011 08:44
18.《正統道藏》洞真部記傳類~歷世真仙體道通鑑~軒轅黃帝17
于時有神人西王母者,太陰之精,天帝之女也。人身虎首 《山海經》曰虎顏,一云虎色 豹尾,蓬頭戴勝,顥然白首,善嘯。石城金臺而穴居,坐于少廣之山,有三青烏常取食。此神人西王母,慕黃帝之德,乘白鹿來,獻白玉環。又有神人自南來,乘白鹿,獻皂,帝德至地租也乃出。黃帝習樂以舞眾神,又感玄鶴二八,翔舞左右。帝于西山嘗木果,味如李,狀如棠,花赤無核,因名沙棠。食之,禦水不溺。帝立臺於沃人國西王母之山,名軒轅臺。帝乃休于冥伯之丘,崑崙之墟,帝遊華胥國 伏羲生于此風,伏羲母,此國人。 復往天毒國居之,因名軒轅國 後來日天竺,去長安一萬二千里。占史考日在海外,妄也。 又西至窮山女子國,北又復遊逸于崑崙宮赤水。北及南望,還歸而遺其玄珠,使明目人離婁求之不得,使罔象求而得之。後為蒙氏之女奇相氏竊其玄珠,沉海去為神 玄珠喻道,蒙氏女得之為水神。蜀檮杭云:成都府有奇相之祠。唐英按古史震蒙氏之女竊黃帝玄珠,沉江而死,化為此神。上應震宿,旁及牛宿。郭璞《江賦》曰:奇相得珠而宅仲。今江磧廟是也。
- Apr 28 Thu 2011 08:42
18.《正統道藏》洞真部記傳類~歷世真仙體道通鑑~軒轅黃帝16
容成子者,得道,知聲律,女媧之後,初為黃帝造律曆,元起丁亥,至此時造笙以象鳳嗚。素女於廣都來,教帝以鼓五十絃瑟 右史考曰:琴則非也。 黃帝損之為二十五絃,瑟長七尺二寸。伏羲寞琴,女媧和之。黃帝之琴名號鍾,作清角之弄。帝始制七情,行一十義。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十義也,帝制禮作樂之始也。東海有度索山 或日度朔山誤乎也,此山問以竹索懸而度也, 山有神荼鬱壘,神能御凶鬼,帝制驅像之禮以象之。帝以容成子為樂師,帝作雲門大卷,咸池之樂。乃張樂於洞庭之野北門,曰其奏也,陰陽以之和,日月以之明,和風俗也 唐至德二年,洞庭側有人穿池得石鍾,有古篆文,黃帝時樂器也。永奉二年,巴陵令康通中得釆藥人石季德於洞庭鄉釆藥得古鍾,上有篆,岳州刺史李萼進之。可明《莊子》所謂黃帝於洞庭張樂,誠不妄也。 黃帝將會神靈於西山之上,乃駕象車六交龍,畢方并轄,蚩尤居前 蚩尤,旗也, 風伯進掃,雨師灑道,鳳凰覆上。乃到山,大合鬼神。帝以號鍾之琴,奏清角之音 師曠善於琴,晉平公強請奏角弄,師曠不得已,一奏,雲從西北起;再奏,大風起,大雨作。平公懼而成疾焉, 登崑崙之靈峰,致豐大之祭,以詔後代,斯封禪之始也。
- Apr 28 Thu 2011 08:40
18.《正統道藏》洞真部記傳類~歷世真仙體道通鑑~軒轅黃帝15
帝破山通道,未嘗寧居。令風后負籌書,伯常荷劍,日一出流沙,夕歸陰浦,行萬里而一息,反涿鹿之阿,帝又試百神而朝之,帝問風后:予欲知河所泄。對曰:河凡有五,皆始於崑崙之墟。黃河出于崑崙東南腳下,即其一也 餘四河說,在東方朔十洲記。 帝令堅亥步,自東極至于西極,得五億十選九千八百八步, 一云一億三萬三千。 南北得二億三萬一千三百步 一云二億二十萬, 東盡泰還西窮郃國,東西得二萬八千里,南北得二萬六千里 萬里日選。神農時東西九千萬里,南北八千萬里,逾四海之外。韋昭注《漢書》,不信此闊遠於海外。臣揚道書,神農乘龍遊遠也,黃帝乘馬以理境土,祇四海內也。《淮南子》云:北極至于南極二億三萬三千五百七十里。淮南三學道,此言絕遠,亦像道書也。 黃帝始畫野分州,令百郡大臣授德教者先列珪玉於蘭蒲席上,使春雜寶為屑,以沉榆之膠和之為泥,以分土別尊卑之位與華戎之異 出卦禮記。 帝旁行天下,得百里之國者萬區 今之縣邑是也, 所謂首出庶物,萬國咸寧。有青烏子能相地理,帝問之以制經。帝又問地老,說五方之利害。時有瑞草生于帝庭,名屈軼,佞人入則指之,是以佞人不敢進。時外國有以神獸來進,名摒露,如鹿,一角。真於朝,不直之臣獸即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