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那麼《阿彌陀經》中「一心不亂」又該如何解釋?本人愚癡無智,只能從諸經論中尋章摘句,以期能助淨業行人體察,了辦往生大事。


《佛說阿彌陀經》是姚秦鳩摩羅什大師所譯。唐玄奘大師再譯此經時,改「一心不亂」為「繫念不亂」。如此則把「一心不亂」融合為「繫念」二字。「一心」可解為專心稱唸佛名,而非消除了見思二惑,破無明之至深狀態下的唸佛境界。龍樹菩薩《十住毗婆沙論》亦云:「一心者用意即是唸佛。」直截了當地指示淨土唸佛法門是易修易行易成法門,實為當下有些絞盡腦汁強求「一心不亂」之唸佛人腦後一槌。


淨宗曆代高僧大德對「一心不亂」有著全面而深刻地闡釋。善導大師言:「彌陀經中一日七日專念彌陀名號得生」,並沒有專門拈出「一心不亂」,則知其唯在持名而已,除此都是迂曲,自尋煩惱。


蓮池大師言及一心不亂,「上智乃克承當,鈍根未能領荷,故此一心,不專主理,即亦通事,以事一心,人皆可行」。可見唸佛法門普被三根,廣攝全機,修淨者當應機選法,不可錯會佛語。


蕅益大師言:「一心不亂即是修慧,持至一心不亂便成修慧也。一心不亂有二種: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見思任運先落,理一心不亂豁破無明一品,乃至四十一品。」大師明確指出,如果真在「一心不亂」上打轉轉,便是把淨土易行道變為難行法,以此中下根器人想即生成就便成了泡影。


印光大師進一步闡明:「事一心若約蕅益大師所判,尚非現世修行人之身份,況理一心乎?以斷見思惑方明事一,破無明證法性則明理一。若是內秘菩薩行,外現作凡夫,則此之二一,因皆無所難。若實系具縛凡夫,則事一尚不多得,況理一乎?」可見得一心不亂並非易事,末法具縛凡夫應順次第精進,先求老實持名,帶業往生,如是方為智慧之舉。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眾生稱念,萬法具備。只要稱名不斷,依仗佛慈悲願力,今生定得解脫。


凡愚眾生既然唸佛心難歸一,可提倡攝心唸佛法,是由初心至歸一的最好下手處。今依印祖開示供修淨者奉習:


一、無論出聲默念,皆須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如是攝心,妄念自息也(耳聽法)。


二、當唸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可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十念記數法,印祖首倡,此法異於晨朝十念)。須知此攝心唸佛法適合我凡愚眾生修持。


總之,淨業行人信願持名,當以一心不亂作為精進的目標,用以增上往生品位。如或未能,只要深信切願,懇切至誠,亦可得蒙佛力接引,帶業往生。願諸仁者,各自勉旃。






(資訊來源:摘自《淨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ross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