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黃大一 改寫恐龍演化史


作者: 江昭倫 | 中央廣播電台 – 2013年4月28日 下午12:05






今年4月11日出刊的國際頂尖期刊「Nature」封面故事,刊登由一份國際兩岸研究團隊共同發表的「全球最古老恐龍胚胎骨床含有有機殘留物」論文,首度開啟國際上「恐龍胚胎學」新篇章,提供恐龍演化史重大線索。這項研究成果的幕後最重要推手就是來自台灣中興大學榮譽教授黃大一!因為他,原本在古生物界沒沒無聞的台灣,現在有機會在恐龍胚胎學研究領域搶佔先機,領先全世界!


國際「Nature」期刊登出「Embryology of Early Jurassic dinosaur from China with evidence of preserved organic remains (含有被保存有機殘留物證據的中國早侏儸紀恐龍胚胎學)」的第一天,當天網路搜尋則數高達500多萬則,顯示科學界與關注恐龍研究議題的各國恐龍迷對該項發現的高度興趣。


◎黃大一「驚鴻一瞥」 10年寒窗後轟動國際


這項研究起始於黃大一2003年在中國大陸雲南祿豐縣,發現世界上最古老的恐龍胚胎化石骨頭。本身是玩石家、也是業餘古生物家的黃大一說,2003年他帶領了一群化石玩家前往雲南祿豐採撿化石,當時大陸中央電視台特地前往採訪,就在訪問空檔幾秒鐘,他偶然看到自己左下腳旁有一個小化石,當時只覺得有些奇特,隨手撿起來放在口袋。


回到台灣後,黃大一查了一些資料,覺得該化石可能是早期哺乳類動物,但也不敢確定。直到2008年底碰到一群德國波昂大學來訪的古生物學者,他將手中的化石交由對方進行微型電腦斷層掃描分析,結果發現,它竟然是年代距今約1.95億年前,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恐龍胚胎化石。


黃大一警覺到該化石的重要性,2010年春天,他找上了古生物界研究恐龍胚胎權威專家─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教授羅伯賴茲(Robert Reisz)院士,並由賴茲院士成功帶領一支國際兩岸研究團隊,陸續在雲南祿豐縣挖出超過20隻恐龍胚胎,總計有200多根不同胚胎發育階段的恐龍骨頭化石,它們都屬於不同發育時期的原蜥腳類祿豐龍胚胎個體,是侏儸紀早期最常見的恐龍。經過3年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重量級期刊上,轟動全世界。


◎台灣與國際首創「恐龍胚胎學」


為什麼這項化石研究成果如此重要?黃大一說,研究團隊分析恐龍身體內最長的骨骼「股骨(大腿骨)」,顯現祿豐龍在蛋裡的成長速度非常快,換句話說,祿豐龍的孵卵期很短。研究團隊也發現恐龍和現代鳥類一樣,會在蛋裡面動來動去,這也是首次有證據顯示恐龍有這類動作。


另一個重大發現就是在這些胚胎骨頭內,發現了被保存快2億年前的有機殘留物證據。黃大一說:『(原音)這個也是台灣團隊值得驕傲的地方,因為在這麼古老、靠近快2億年前的化石裡頭找到有機殘留物,這是到目前為止這是紀錄,沒有比這個更古老的,這個暗示一個問題,過去大家對於化石的認知需要作一些修改。』


這項研究成果在國際上首度開啟了「恐龍胚胎學」研究的全新機會。賴茲教授指出,這是全球第一次看見恐龍胚蛋內的胚胎如何發育,並追蹤其成長發育過程,對於了解這類群動物的生物特性,將產生重大的影響。


◎另闢蹊徑:看進骨頭裡!


因為這一篇「侏儸紀胚胎學」論文發表,包括黃大一在內,共有5位台灣學者破天荒同時登上Nature國際期刊封面。黃大一說,台灣並沒有相關古生物研究學者,對於恐龍研究根本無置喙餘地,因此當確認手中的化石是將近2億年前的恐龍胚胎化石時,他決定另闢蹊徑,利用台灣相關設備儀器,「看進骨頭裡面去」,讓台灣在古生物研究領域有發聲的機會。他說:『(原音)這種傳統的古生物學,我們絕對玩不過Reisz,因為他是權威,但是傳統古生物學者,他們是看骨頭的外面,我提出來我們看進骨頭裡面去。台灣雖然沒有古生物學者,但是我們有相關學科的學者和設備,我們走另外一條路,看到骨頭裡面去,我們才有講話的餘地嘛,我們才能打開一片天地。』


黃大一解釋,傳統的古生物學研究,相當重視化石型態的完整性,不會任意切割,完整還在蛋殼裡面的恐龍胚胎,根本不容破壞;他們團隊發掘的胚胎骨頭化石原本就是零散的,反而因禍得福,透過紅外光譜顯微實驗站分析,以及國家同步輻射中心製備比髮絲還要薄的樣品試片,台灣才能在微觀化石樣本中成功發現有機殘留物。


◎榮耀背後 台灣學術制度暴露缺失


不過,享受榮耀的背後,黃大一也感慨,整個研究過程中,曝露出台灣學術制度真的出了大問題。黃大一說,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沒有博士學位、蘋果創辦人賈伯斯連大學都沒有畢業,他個人雖然沒有完成博士學位,但包括這次在內共有兩次登上Nature期刊的紀錄,但台灣過度重視文憑,依台灣僵硬的制度,他無法向國科會申請經費補助,向國科會人才庫登記時也一度遭到拒絕。黃大一:『(原音)為了讓我能夠申請、拿到這個研究經費,照他的規定,必須到國科會的人才庫去登記,結果我上網去登記,不給我登記,我真的是氣死了!我就寫一封信給(前國科主委)李羅權主任,我跟他說,台灣有多少學者曾經在Nature發表論文,我這是第一個,我2004年已經有第一篇了,我不被你這個國科會認為是個人才,台灣還有人才嗎?我說士可殺不可辱,你這個制度出了問題了嘛!』


黃大一批評,台灣不是沒有投資經費,5年(新台幣)500億的卓越大學計劃也花了,但5年累積上到Nature期刊的次數,卻是亞洲排名倒數第2,成效大打折扣。他說:『(原音)根據Nature統計,我們台灣過去5年總共在Nature跟它的一級到第三級(期刊)整個集團裡面,發表了38篇論文,如果以亞太地區來講的話,前幾名排下來,我們是倒數第二,我們只比印度好一點,連新加坡都在我們前面,錢有沒有花?花啦,1年100億,人家Reisz院士他的多倫多大學一年79篇,我們5年加起來還沒有人家一個大學的一半,那這個錢到哪裡去了,有沒有用在刀口上?』


◎走出白色恐怖陰霾 開創新人生


不按牌理出牌的黃大一,在家人朋友眼中是個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的人。1988年,他接受蘋果電腦邀請,回台灣從事中文電腦研發,後來又成了專研催眠的專家,就連玩化石都能轟動古生物界。但事實上他也是白色恐怖受難者家屬,父親在他6歲時遭槍斃,他一直等了58年又2個月,才在2011年從馬英九總統手中拿回父親當年遺書,心情感慨萬千。


黃大一說,成長過程中,家人始終活在被貼上台灣黑五類標籤的陰影下,人生大受影響,不過靠著玩化石,推廣恐龍科普推廣工作,他逐漸走出過去陰霾。現在他最想做的,就是募集更多經費,並好好利用剩下的時間,與賴茲教授一同帶領團隊在恐龍胚胎學進一步作出更多貢獻,也希望台灣政府可以利用這樣的機會,思考建立更好的制度、設置相關科系或研究中心,培養台灣古生物研究人才,不要錯失大好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rosswor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